走近济南钢城区“幸福食堂”养老服务新模式-中国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com
2023-11-1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网站页眉.jpg近年来,全国城乡基层以“幸福食堂”为抓手的区养老服务模式,呈现蓬勃发展趋势。记者近日走访已持续开展6年的济南市钢城区“幸福食堂”发现,当地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受欢迎、可持续、易复制”的新路子。

  据了解,农村“幸福食堂”建设作为各级政府重点推动的民生实事、民心工程,旨在解决农村老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幸福食堂由点到面、逐渐铺开是加快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钢城区突出问题导向,破解难点、找准痛点、打通堵点,为农村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图为钢城区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钢城区民政局供图)

  受欢迎:解决多项养老“痛点”难题

  当下,不少地方兴办起“幸福食堂”“养老服务健康食堂”“老年中央厨房”,以解决“老年人吃饭”这个刚性需求,兼顾“老年社交”“老年看护”,整合提供养老服务。

  济南市钢城区现有人口30万人,214个村(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6.9万人,其中,经济困难老年人2300余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000余人。另有低保对象4100余人,残疾人8800余人。针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吃饭无人做、家务无人帮、生病无人看”的窘境,钢城区在214个村全部建起“幸福食堂”,实现“吃饭有人送、家务有人帮、生病有人管”,也在全省率先实现“幸福食堂”全域覆盖。

  作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典型创新案例,钢城区突出问题导向,破解难点、找准痛点、打通堵点,通过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完善各类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体系,将“幸福食堂”打造成了困难群众身边的“幸福驿站”。

  一是针对农村救助帮扶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难点”,整合资源、集成服务,有效解决了“无处养”的难题。钢城区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整合农村设施兴办幸福食堂,既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设施闲置问题,又弥补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实现了盘活资源和优化供给的“双赢”,一处幸福食堂就是一处敬老院,就是一处护理院,就是一处救助站,织密了“困有所帮,弱有所扶”的照料帮扶网。

  二是针对子女无力照料的“痛点”,送餐到户、关爱进门,有效解决了“无力养”的难题。幸福食堂逐步拓展完善多项服务功能,探索“就餐+服务”照料帮扶新模式,特殊困难群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助餐、家政、医护、精神慰藉等照料,走出了一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新路子。

  三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经济条件差的“堵点”,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有效解决了“无钱养”的难题。实行政府主导、个人适当承担的兜底保障模式,通过“财政拿大头、个人拿小头”方式,让困难群众吃得起,让幸福食堂办得动,为幸福食堂持续规范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仙人桥村是一个有着570余人的山区小村,村支部书记齐友祥介绍,仙人桥村的“幸福食堂”搞了6年,目前有两个公益岗的工作人员在做饭和送餐,服务32位老人。“年纪大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每天两次上门送餐,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发现了。每天正常来吃饭的老人,如果哪天突然没来,我们肯定就要问原因,上门巡访,让老人的家人放心。”

  仙人桥村的丁训珍老人今年77岁,三个闺女都在外地生活。丁训珍说,自己还是住在家、在村里好,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身体没毛病的时候,她上午11点多、下午4点多就到“幸福食堂”。“早点到,可以帮食堂搭搭手做点事,主要就是和老伙伴唠唠嗑。”

  钢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来介绍,原来老年人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现在各村幸福食堂伙食都挺可口。此外,老年人最关心两个点:一是有些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想来食堂吃饭来不了怎么办,那我们就一天两次送饭到家,让他们每天不出家门就能吃上热乎饭;二是付钱不能多,“每天4块钱饭钱是个界线,过了这个线,老年人就不来吃了。”

  可持续:有钱办、有人干

  辛庄街道乔店村支部书记卓连栋说:“‘幸福食堂’可持续的关键是有钱办、有人干。”

  钢城区在当地经济水平并不算高。2022年,区财政收入22亿元,在济南15个区县中排12位。全区214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10至20万元的101家,占总数的47.2%。

  钢城区委书记郅颂说,钢城区的经济条件不算好,但多年来区里下决心推广“幸福食堂”,实行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区级补助列入财政预算,就解决了整个老年群体的吃饭等保障问题。

  当前,钢城区“幸福食堂”的投入模式是:财政兜底、分级负担,即区、街、村和社会捐赠占70%,个人承担30%,确保“办得起”。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个人,每天两顿饭承担2到3元费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则实行免费就餐照料。

  据了解,钢城区的“幸福食堂”由村两委主导运营,公益岗位人员实施。仙人桥村“幸福食堂”有32位老人就餐,由两名公益岗人员提供服务。其中一名一天工作4个小时,负责烧菜和打扫卫生,每月800元工资。另一名全天工作,协助烧饭兼顾送餐,每月工资3000元。颜庄街道验货台居委会的“幸福食堂”规模较大,吃饭人数达到100人,有3名公益岗人员负责做饭、3人负责送饭,提供一天两餐服务。

  即便是当地经济条件最差的辛庄街道培峪村,“幸福食堂”也能正常运转:该食堂由一名55岁的公益岗人员来为11位老人做饭和送餐。村支部书记常振富介绍,除上级补贴,村里每年承担一万五千元左右,这点钱完全负担得起。

  而针对许多独居老人、残疾人身边无人照料的实际,为他们配备智能手环或呼叫器,有什么特殊需求或出现意外情况,即呼即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置,成为空巢老人的“爱心一宝”。同时,依托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将“幸福食堂”建设、配套、服务信息录入平台,为“幸福食堂”建设日常监管和服务评估提供支持。

  从“幸福食堂”创办之初,慈善捐助就给予有力支持,区慈善总会专门发起“幸福食堂”慈善基金,通过慈善一日捐、企业冠名“幸福食堂”、书画义捐等方式筹集善款,此外,钢城区依托慈善幸福家园网络募捐工程,大力宣传“幸福食堂”创办情况,广泛动员本村以及外地乡亲为“幸福食堂”捐款捐物,用好市慈善总会配捐政策,为“幸福食堂”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记者还了解到,每到年底,当地企业家以及村里在外工作的人,有不少给“幸福食堂”捐款、捐米面油的。

  易复制:“幸福食堂”的“标准化”探索

  记者采访了解到,“投入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钢城区“幸福食堂”得以推广和落实的关键措施。

  钢城区“幸福食堂”的投入标准化,即前文中的“财政兜底、分级负担”。而建设标准化,则是“幸福食堂”场地的建设模式。钢城区将村级“幸福食堂”按照建设面积分为100m2 以上(基本型)、200m2 以上(标准型)、300m2 以上(综合型)三个档次。其来源方式又分为村里现有房屋的改造、租赁,以及新建等三种模式。

  李光来介绍,对于改造、租赁建设的“幸福食堂”,市、区两级给予3万至5万元的建设补助;新建的“幸福食堂”,则给予8万到15万元的补助,不足部分由村里自筹。目前钢城区共有214家“幸福食堂”,其中新建57所。对正常运营的“幸福食堂”,市区按评估星级,每年分别给予4万、5万、6万元运营补助。

  在服务标准化方面,钢城区制定了《钢城区幸福食堂管理办法》,统一实施组织管理、食品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各村设立“幸福食堂”专用账户,账户收支每月公布一次,自觉接受群众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

  管理办法规定了“六个一”服务。“一天送饭两次”:针对很多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和自理困难的情况,送餐到家;“一周打扫一次卫生”:工作人员送餐到家的同时,每周为困难群众打扫一次卫生,帮做家务;“一月清洗一次大件衣物”:区里统一为“幸福食堂”配置洗衣机,工作人员定期帮助清洗大件衣物……还有一季度一次健康查体、每逢节日组织一次志愿活动、每人一份银龄安康救助保险,推进困难群众“全科照料”。

  近年来,钢城区委、区政府先后将“幸福食堂”推广列入全区十大民生提升工程、全区重点改革项目,列入全区综合发展考核,确保了村级全覆盖。该区贯彻“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融合包括党组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和社会力量等多元参与主体,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个人”共建共享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法制论坛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