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4-03-20 来源:中国质量报

近几年,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预制菜如何兜牢食品安全底线?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加快出台国家标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在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看来,要在合理范围内有序发展预制菜,而不是让其野蛮生长。当前预制菜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国家标准缺失。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明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明调研后发现,当前预制菜行业的全国性规范与标准尚未建立,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这种情况不仅会使预制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还会让监管失据。

丁佐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针对预制菜的生产、运输、认证、追溯等全环节、全链条制定全国统一标准。

张建明认为,在预制菜生产加工环节,应明确生产主体的资格要求,规范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并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采购和检验制度,确保产品原材料来源可靠。运输销售环节应建立完善的冷链运输和储存体系,确保预制菜的新鲜度和口感。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万立还特别提出,应对预制菜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限制。

建立提前告知制度

只需简单加热或翻炒就可食用的预制菜,由于能极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被不少餐饮企业使用。数据显示,大约85%的预制菜最终从堂食和外卖渠道流向消费者餐桌。

但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江苏省消保委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1%的被调查者反映饭店使用预制菜并未提前告知消费者。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吉电股份白山吉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李文辉表示,要推动餐饮业对预制菜使用进行公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与选择权,菜品是否预制,餐饮企业应提前告知消费者。

万立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通过法律规定,明确使用预制菜的商家应尽到告知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时,商家为降低成本、回避风险,大多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看来,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要明确规定商家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商家应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告知内容应全面,对供应商情况、防腐剂、保质期、过敏原和添加剂等作出明示。

皮剑龙还建议,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预制菜告知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便捷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特殊场所审慎推行

去年,有关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争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表示,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建议,预制菜产品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不得进入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比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丁佐宏认为,预制菜作为新兴事物,在某些领域和场合可以合理应用,但应防止泛滥。特别是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不应贸然在学校学生、社区老人等脆弱人群中推广预制菜。

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看来,未来要想实现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包括前端农产品原料性食材的生产、中间农产品深精加工与餐饮食品加工物流、后端餐饮食品市场消费供应等,都要进行深度融合。

赵皖平建议,预制菜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品质提升,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全流程检验检测、全流程监控追溯、全流程质量保证,实现产业链的品质化,切实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党建人物

热门新闻